
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
期刊级别:统计源期刊
- 国际刊号:0254-5101
- 国内刊号:11-2309/R
- 期刊周期:月刊
- 主办单位:中华医学会;
- 影响因子:0.597
- 地区:北京
支付宝特约商家
正刊通过真伪验证
不成功全额退款
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》(月刊)创刊于1981年,由中华医学会主办。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之一。旨在交流、推广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,促进本学科的发展。主要报道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论文、简报、专题综述、国内外学术动态、学术会议信息、书评等。以报道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主,兼顾临床与实用技术研究的报道。 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》以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及其新理论、新技术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报道内容。设有细菌学、病毒学、分子微生物学、临床微生物学、感染免疫、疫苗学、基础免疫学、临床免疫学、分子免疫学、免疫遗传、肿瘤免疫、中药免疫、免疫治疗、免疫学技术、检测技术、述评、综述、学术会议评述、人物述林、医药信息、新书介绍等栏目。读者为本专业科研人员、教师和高、中级卫生防疫、检验工作者及大学以上学生。本刊是中国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两学科核心期刊;被CA、BA、EM、Medline等国内外多种著名检索系统收录。杂志曾获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奖并多次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期刊奖。2001年进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建设的“中国期刊方阵”。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“中国精品科技期刊”称号、1995年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。
1.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》文稿应具有科学性、实用性,论点明确,资料可靠,文字精炼,层次清楚,数据准确,书写工整规范,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。论著、综述一般不超过5000字。
2.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》文题力求简明、醒目,反映出文章的主题。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。
3.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》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,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,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;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。作者应是:(1)参与选题和设计,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;(2)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;(3)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,在学术界进行答辩,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。以上3条均需具备。仅参与收集资料、进行一般管理、一般常规检测不宜列为作者。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,应由第一作者负责。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。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,应征得本人同意,并有证明信。需指定文章作者之一为通信作者,并列出其所在单位名称、邮编,如有E-mial地址也请列出。
4.摘要论著须附中、英文摘要,摘要必须包括目的、方法、结果(应给出主要数据)、结论四部分,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。采用第三人称撰写,不用“本文”、“作者”等主语。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,为节省篇幅,中文摘要可简略些(200字左右),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(400个实词左右)。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、作者姓名(汉语拼音)、单位名称、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。作者应全部列出;不属同一单位时,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“*”,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“*”。
5.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~5个关键词。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《IndexMedicus》中医学主题词表(MeSH)内所列的词。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,处理办法有:(1)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。(2)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。(3)必要时,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。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,如“HBsAg”应标引为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”。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,各词汇之间以“;”隔开。
6.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、公布,科学出版社出版的《医学名词》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,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《英汉医学词汇》为准。中文药物名称